SJ 20577-1996 通信对抗分折接收机通用规范

ID

563D27E784D1471295B063FC23000ACD

文件大小(MB)

1.37

页数:

31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7-28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SJ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,FL 5865 SJ 20577-96,通信对抗分析接收机,通用规范,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analysis receivers used,for communication EW,19964)8-30 发布1997-01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,目 次,范围..,1.I 主题内容..,1.2 适用范围..,2引用文件.,3要求..,3.1 合格鉴定..,3.2 设计,3.3 结构,3.4 外观质量..,3.5 尺寸,3.6 重量,3.7 颜色,3.8 标志和代号,3.9 人一机ー环系统工程.,3.10 安全性.,3.11 维修性.,3.12 互换性.,3.13 性能特性..,3.14 电源适应性,3.15 环境要求..,3.16 连续工作时间.,3.17 电磁兼容性,3.18 可靠性.,4 质量保证规定,4.1 检验责任..,4.2 检验分类..,4.3 检验条件..,4.4 鉴定检验..,4.5 质量一致性检验..,4.6 包装检验,4.7 检验方法,5交货准备..,6说明事项..,6.1 预定用途,6.2 订货文件内容..,附录A缺陷分类(参考件),附录B可靠性试验各类故障的加权系数(参考件),X17,11,il,/!\,/(\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,通信对抗分析接收机通用规范SJ 20577-96,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analysis receivers used,for communication EW,1范围,1.I 主题内容,本规范规定了通信对抗分析接收机(以下简称“接收机”)的要求、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,备等,1.2 适用范围,本规范适用于地面、舰载和机载的通信对抗分析接收机,是研制、生产、验收接收机以及编,制产品规范的基本依据,2引用文件,GJB 4.7—83,GJB4.11—83,GJB4.13—83,GJB 151.2—86,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,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,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,振动试验,盐雾试验,外壳防水试验,GJB 151.4—86,GJB 151.5-86,GJB 152-86,GJB 179—86,GJB 367.1-87,GJB 367.2—87,GJB 367.3-87,GJB 367.5—87,GJB 368.3—87,GJB 368.5—87,GJB 1150—91,GJB 1753—93,GJB 2089—94,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机载设备和分系统(包括相,应的地面辅助设备)的要求(A1类),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地面装置(固定和移动的包,括履带式和软式车辆)内的设备和分系统的要求(A3类),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水面舰船内的设备和分系,统的要求(A4类),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,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,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,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,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,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,设计制造要求,环境试验方法,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方法,包装、运输和贮存要求,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常用件应用的维修性要求,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维修性的试验与评定,电子对抗设备电气装配要求,通信对抗设备安全要求,通信对抗侦察接收机技术参数测试方法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6-08-30发布1997-01-01 实施,1,下载,SJ 20577-96,SJ 1283-77 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质量检验,3要求,3.1 合格鉴定,按本规范提交的产品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,3.2 设计,3.2.1 接收机的结构、安全性、维修性、人ー机ー环系统工程、互换性、电磁兼容性、可靠性等,设计,除满足本规范中的要求外,还应满足GJB 367.1中第1章的要求,3.3.2接收机的电气装配应符合GJB 1150中的有关规定,3.3 结构,接收机的结构,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,牢固、可靠、安全,便于安装、维修和运输,接收机的外形造型应新颖、美观大方,3.4 外观质量,接收机外表面应无凹痕、碰伤、裂缝、变形等现象;涂镀层应牢固,不起泡,无龟裂和脱落;,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;紧固件无松动现象,3.5 尺寸,接收机的尺寸应符合GJB 367.1中附录C(参考件)的规定,具体尺寸由产品规范规定,3.6 重量,在不影响性能、维修和寿命的前提下,尽量做到体积小、重量轻。其重量应满足接收机战,术技术要求或由产品规范规定,3.7 颜色,接收机的颜色应按GJB 367.1中1.20条的规定,根据不同应用场合选用,3.8 标志和代号,标志应清晰、牢固,并在明显部位标志以下内容:,承制方名称或商标;,接收机名称(或代号);,型号、序号、制造日期,3.9 人一机ー环系统工程,3.9.1 接收机设计与研制时,应遵循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准则和原理,使在操作、控制、维修等,工作中达到人机安全、提高工效、充分发挥接收机效能的目的,3.9.2 在接收机的设计中,应考虑下列因素:,a.操作应简便;,b.显示器、操作键盘的位置安排,应便于观察和使用;,c,便于维修,3.10 安全性,接收机的安全性应符合GJB 1753的有关规定,3.11 维修性,3.11.1 基层级的设备平均修复时间(MTTR)应不超过0.5h,3.11.2 接收机的维修性要求除了应符合GJB 367.1中1.6条及GJB 368.3的要求以外,还,应有自检功能,并能把故障隔离到可更换单元。自检装置的可靠性应高于……

……